《中国教育报》报道我院建立课程分级制度

    2013-03-07 09:05:35           浏览数:0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院建立课程分级制度

在光明网123日报道我院实施课程分级制度的基础上,《中国教育报》新闻综合版于227日又以《治理“高职低质” 提升教学水平——青岛农大海都学院实行课程分级计酬 》为题,报道了我院建立课程分级制度的作法。新华网、中国教育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山东教育网、东南网等数十家网络媒体对《中国教育报》的这一报道予以转载。

报道在较详细地介绍了我院实施课程分级制度具体作法的基础上,认为我院进行课程分级制度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一评定终身”的职称课酬制,杜绝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备课不认真、授课方法陈旧、不注重授课效果、课终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大力鼓励教师积极创建精品课、优质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第一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媒体对我院课程分级制度的广泛报道,是对我院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深入实施“第一课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扩大我院的社会影响,提高我院的知名度、美誉度。

附原文:

 

治理“高职低质” 提升教学水平

青岛农大海都学院实行课程分级计酬

   本报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孙贵山)新年伊始,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公布2012年秋季学期AB类课程评定结果,基础教学部教师刘其站讲授的“自然辩证法”、经济与管理系教师罗慧讲授的“微观经济学”两门课程被审核确定为A类课程,食品系教师高玲讲授的“食品生物化学”等4门课程为B类课程。该校首批评定的这6AB级课程,课酬与授课教师职称完全脱钩,按照新的分级课程课酬标准计发。

  据介绍,该院教师授课分ABC三个等级,采用动态管理。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考核的方式方法、学生满意度四方面内容,共对应10项二级指标,并分别赋予分值,总计100分。

  在该校的课程评定中,综合得分超过90分为A级课程,超过80分为B级课程。评定的等级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内,B级课程可以继续申报参评A级课程。新评定的ABC级课程每个工作量酬金标准分别为70元、60元、20元,而传统的酬金标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分别为35元、40元、47元、55元。

  该学院院长姚锋告诉记者,进行课程分级制度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一评定终身”的职称课酬制,杜绝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备课不认真、授课方法陈旧、不注重授课效果、课终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若全院能有一半的课程达到AB类课程标准,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将实现大幅度上升。”姚锋说。

    《中国教育报》2013227日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