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芳华,薪火相传

    2020-12-02 17:32:38      作者:范卓文      来源:人文系学生          浏览数:0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迎来了十五周年华诞。她在2005年的历史中播种,在2020年的新时代绽放。十五年的峥嵘岁月,海院栉风沐雨、历久弥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录下了海院走过的风风雨雨。一个名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班级,就是一场回忆。海院的一分一秒都蕴藏着十五年来的奋斗历程。2005年,为响应国家对独立院校的号召,莱阳农学院海都学院正式建立,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我们学校出路在哪里呢?

  时光到了2005年,学校的规模在一天天地增大,因为学校发展的需要,宿舍楼、食堂、实验楼拔地而起。我们的图书馆藏书量也在成倍地增加,截止到目前为止,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229.03万册(件),中外文期刊2335份,电子图书311.36万种,订购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ProQuest、Springer、Ovid、EBSCO、PNAS、ASM等中外文数据库40个,更新和维护自建专题数据库7个。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书。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卡,每张卡可以借十本书,也可以进图书馆随意看你自己喜欢看的书。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贪婪地吸取着营养,阅读专业课程所需要的相关书籍,了解自己兴趣所致的内容,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着。同时图书馆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场所。

  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的现有学生宿舍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住宿问题,于是新式宿舍楼拔地而起。学校大操场上边的第三食堂是和新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吃街先后新建起来的,第二食堂是教师食堂,第一和第三食堂是学生食堂。在餐厅吃完饭时,我们会把餐具收拾好后再走,而不是等着年迈的大爷来收拾。教工食堂主要为教工服务,学校考虑到有不少青年教师单身,教工食堂晚餐就开辟了小炒服务。学校食堂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新大学生活动中心位于学校田径场南侧,内配有舞蹈房、棋艺室、书画室等各类活动场所,同时设有社联会议室、办公室,存放社联物资仓库等社联专用场地。新大学生活动中心场地宽敞,各类设施齐全,周围环境良好,给同学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立和物资的完善,不仅为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而让更多的同学在活动中得到成长,收获快乐。

  对于海院校园而言,草木成其静美,而嬉戏于期间的各种小动物,则为她增添了更多生动之感。亦动亦静,便是海院历经岁月所独有的韵味。百年历史的“独柏”,曾在秋日的阳光下抖落一身光点;摇摆在宿舍二楼的山楂树,灰砖绿树配上红色的果实,曾是某位海院学子最酸甜的回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学子怀着希望与热忱,走出了海院的校园,走向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在他们的身后,春去秋来,海院的草木依旧,迎着每一天的朝阳,酿着青春的岁月清酒。树哪里都有,但是海院的树对学子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兄弟情深,双玉合璧”的玉石树,“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六姐妹树,“一个篱笆三个桩”的竞争树,“友情结义”的连心树…草木从容,朝夕守候。书神独柏、水杉银杏小白杨、法桐梧桐老榆树、还有李子栗子樱桃树、黄杏银杏紫桑椹....寒来暑往十五年,海院的草木始终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也见证了它一路走来的风雨与荣光。它们寄托了青春年华的书香弥漫,也承载着大学时光的欢笑与泪水。点点滴滴,皆是“海院人”终生难以忘却的回忆。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博学 睿思 行健 至善”。这是我校对办学精神的价值追求。以“博学睿思为先”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学习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而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行健”两个字取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至善”取自朱子《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十五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成就今日辉煌,旧貌换新颜,我们初心不忘。十五年,染指笔墨,书绘多少桃李芝兰;高唱入云,奏出多少声动梁尘。十五年岁月,十五年春秋,把你最美的样子珍藏于心,用最初的心陪你走最远的路,遇见你就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们的学校已经走过十五年的岁月,虽然我是2020年才来到学校,你的过去我不能参与,但你的未来我一定跟随。一纸通知书,一生海院人。很高兴认识你,在你风华正茂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