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创新展佳绩 海院学子创辉煌

    2021-06-03 12:51:00      作者:杨琪缨 梁紫珂 徐玉冰      来源:宣传部          浏览数:0

  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星辉杯”山东省智能制造大赛在济南大学落下帷幕,由我校团委选拔推荐的工程系学生刘存良、江杨洋分别获得SolidWorks三维建模项目一等奖、二等奖;白晨阳获得数控铣仿真加工项目二等奖;王意鹏、杨晨威分别获得CAD创新设计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尚庆利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努力奋进,力争上游

  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成长。在这次的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之中,王意鹏所参加的中望项目分为三个线上环节,分别是基础答题、CAD制图以及中望建模。针对于这次的比赛,王意鹏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赛前准备:巩固基础知识、练习中望一系列软件操作直至熟练。

  至关重要的筹备环节往往充斥着困难与挑战。在这次比赛中所要用到的软件,王意鹏从未接触过,而这些软件在手感、操作方法和画图思路上与平时所用的软件都不太一样。王意鹏必须放弃以前所用到的软件,适应新软件的功能和绘图思路。“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办法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只好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王意鹏遗憾的表示道。与老师的沟通不及时,在平常的训练中便不能更直观、更高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次锤炼,在比赛中发现短板,实现更好的自己。“通过这次比赛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有些欠缺。在以往的学习中,总是注重实操,反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巩固。”王意鹏总结道,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每一次比赛,都叩动心弦,吸引视线。比赛结束,有无穷的欢笑和泪水,但是,坚持到底的,都是赢者。

  孜孜不倦,自强不息

  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作为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的重要赛事之一,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对创新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杨晨威便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紧张的赛前准备。这个过程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从日复一日的背题和练习比赛软件到放弃休息时间大量练习制图,考验了他要参加比赛的决心和意志力,同时也为以后的考研打好了基础。

  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充分利用时间是杨晨威比赛之后总结出的经验。他主动钻研了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虚心向老师和学长请教相关软件的知识。杨晨威惋惜地说道:“这次是线上比赛,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参赛者,不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知识,比较遗憾。”有付出便会有收获,通过这次比赛他了解了更多的软件,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方法,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发现了国产制图软件的潜力。

  始于热爱,忠于坚持。正是因为杨晨威的坚持努力,才使得他的作品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好的成绩离不开勤奋练习和充足的准备,扎实的基础是参加比赛的根基。”杨晨威总结道,唯有脚踏实地地准备,勤加练习,才会取得成功。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用坚定的信念和创新的思维认真对待。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对于那些坚持努力的人来说,成功或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机制本18.1的白晨阳就是这类人,不过幸运的是,他的成功没有迟到,而是如约而至。

  凭借尚庆利老师推荐和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白晨阳参加了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白晨阳比赛经验丰富,但与之前参赛不同的是,白晨阳在此次比赛中少了紧张与不安,多了份从容与淡定。面对强劲的对手,白晨阳沉着应战,一举夺下数控铣仿真加工项目二等奖。对此他表示:“希望以后对数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可以接着参加此类项目的比赛,争取拿到更好的名次。”

  兴趣是支持一项工作的源泉和动力,白晨阳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学习绘图软件会有些枯燥乏味乏味的时候,但是多了喜爱,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他在遇到低谷期的时候会找一些有意思的图案进行绘制,减轻过程的枯燥感。“我参加的是数控加工,我认为数控加工挺有趣的,每次写完程序在软件上加工出来正确的零件,我都会很高兴,并且写程序是一个可以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事情,所以在练习时,我还是很喜欢的。”白晨阳笑着说道。

  通过这次比赛,白晨阳不仅认识了许多优秀的省内各大高校的学生,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是积攒了他的比赛经验。白晨阳说道:“通过这次比赛,我对数控以及三维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也从此次比赛中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有很多,我们还需更加努力的去提升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活不一定会眷顾所有人,但一定会眷顾不懈努力的人。只有努力,只有坚持,才会有现在的成就。作为海院的莘莘学子,他们怀揣着初心、携带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为海院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