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10:44:12 浏览数:0
星光荏苒,急景流年,落叶声渐渐远去,冬风的轻啸静静降临,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场盛会不仅吸引了来自各个高校的优秀学子同台竞技,更成为了一个展示创新思维和追求梦想的竞技舞台。在这些努力拼搏的参赛者中,食品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脱颖而出,食品工程学院代表队凭借‘红藤茗香’——一种巧妙融合了红薯叶与中草药的清香型花茶项目,荣获铜奖。
独辟蹊径,颐养利民
食品工程学院团队由石磊、张莉、周婧老师指导,刘永泰、陈斌、侯云飞、孙明祖、陈雨晴、张正昌、朱福阳七名同学共同组成,他们秉承着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怕苦,不怕累,勇敢迎接挑战。
项目规划之初,食品工程团队就设定了两个目标,团队成员介绍道:“首先是迎合市场需求,将项目落实在助农方面,通过这个项目提升农民的收益;其次是我们注意到红薯的茎叶作为副产物容易被忽视,因此专注于农产品副产物再利用,这样提高了红薯叶的附加值,还与中草药结合,实现‘药食同源’的理念。”。为此,他们翻阅文献,深度剖析花茶的市场态势,巧妙地将红薯叶融入其中,成功将红薯叶与中草药结合,创造了“红藤茗香”这一项目。
成功的项目灵感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源于对市场的深入挖掘和对农产品副产品的创新性应用。对于多数人而言,红薯叶是一些地区性食用的东西,它的可发展范围是很小的,但制作成花茶则大大扩展了它的发展范围,不仅仅是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更能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刘永泰解释道:“我们从农作物产品入手,将农业副产品的红薯叶和中草药结合制成了一种清香型的花茶。”这一项目上的创新,不仅有益于助农兴农,还满足了现代人对养生的需求,迎合了年轻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陈斌同学补充道:“这个项目相较于其他项目突出的特点是专注于副产物的加工,并且将口味处理成清香味,既增加了产品的适口性,又成为其独特的销售亮点。”
精诚合作,共克难关
在项目研究阶段,他们从细节出发,深入剖析了各个变量的影响。为了保证原料的优质性,他们亲身实践,深入田间,精心挑选了品质优良的红薯叶。 “齐心协力,有所作为”是团队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面对实验中出现的挑战,团队成员彰显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精确调配草药和调整色泽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紧密配合,对每一个细节都执行了严格地把控。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对整个实验造成影响,因此,团队进行了反复实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有效的分工合作,是实验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刘永泰说:“我们是由个体汇聚成的团队,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与实验需求相结合,进行了分工协作,以确保实验的高效进行。”
而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成员也会出现一些分歧,面对分歧,刘永泰并不慌乱,他认为:“团队合作中出现分歧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分歧。团队成员会对每个分歧点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通过交流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然后与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歧固然可怕,但他们始终牢记,他们的共同目标始终是推动实验顺利进行。
履践至远,展望未来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老师们既严厉又宽容的教学方式,让团队的成员们获益匪浅。他们形容老师是团队不可或缺的支柱,刘永泰说道:“老师在大方向上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数据处理等关键领域,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确保不出任何差错。”这种均衡的指导方法不仅促进了团队成员的发展,还确保了项目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前进。
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团队成员们明白了应当珍视每一份资源和机会,因为即便是看似微小的事物,在时间的沉淀下,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多次进行的实验中,他们知道了保持耐心和专注的重要性,也不再害怕犯错,他们学会了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方案,研究能力迅速提升。而被问及在实验中最考验人的是什么,陈斌说:“在整个花茶制作中,最为枯燥的部分便是反复实验,实验本身是单调却乏味的,但想要成功必得耐得住寂寞,这不仅是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避免好高骛远,避免急于求成,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未来,团队成员共同希望:“能够将实验产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社会带来真正的价值。”他们计划通过网络推广,逐步实现这个项目的价值盈利,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碧玉年华映辉烁,标新立异敢人先。青年的励志之路,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离不开精益求精的探索。这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必将成为海院人共同的财富。激励着更多海院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