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浇筑青春梦想 海院学子初露锋芒

    2019-09-20 12:39:41      作者:文化建设与新闻宣传办公室      来源:宣传部          浏览数:0

六月的海院,绿叶成荫,繁花似锦。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夏天,2019届的同学即将告别大学生活。毕业是一首经久不衰的老歌,是散场之后的余音绕梁,时光的脚步从不停止前进,四年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过,他们在这方土地上,与朝气蓬勃的母校一同成长,学校的每一方土地,都弥漫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初心不改 不惧将来

“进大学之前,我就有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想法”工程系电气本15.1班的尹增辉坚定地说道。踏实稳重的尹增辉以面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考上国家公务员,被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录取。

回忆起备考的时光,他的言语里满是充实与感动。尹增辉为了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了两年的时间,从“一无所知”变成“轻车熟路”。他回忆道:“我从大二下学期下定决心考公务员,也是那时开始接触国家公务员考试流程,了解相关政策,难易程度以及录用过程。”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他的目标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为不断积累知识,他渐渐把试题范围内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去,尹增辉说:“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包罗万象,需要不断积累,勤于实践,随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就比如说逻辑、天气、民俗等等细节性问题。”

尹增辉在大三下学期开始系统学习,为考试做准备,他阅读了大量的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订阅书刊,利用零碎时间刷题。积跬步,至千里是他的态度,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12月初他参加了第一场笔试。幸运的是尹增辉在百名考生中,成功晋级到了第12名,获得了最后一个面试资格。尹增辉说:“查到成绩时感觉希望不大,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全力以赴,只为了让以后的自己不后悔。”

2019年春节后的第三天,尹增辉为了冲刺面试,开启了十天十夜的封闭式训练。曾有人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这句话用在尹增辉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他列出流程框架反复琢磨内容,思考如何将面试锦上添花,增加更多细节和亮点。这段时间,他过的既充实也压抑。尹增辉说:“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那是我最深刻的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尹增辉凭借扎实的功底、自信的气场、丰富的内容成功博得了面试官的眼球,跃至前列。尹增辉在大二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一职,他说:“我的学生工作经验,主持过的晚会,参加过的辩论赛,充实的大学生活都将化作一股力量渗透我的身心,为我打底铺路,面试才得以如此顺利。”

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尹增辉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扭转乾坤,用四年的时光换取了自己的梦想。梦想的背后蕴含着无数挫折,成功的道路是充满艰辛和汗水的,正因经历,收获才更有意义,也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坚定。

创业之行 始于足下

“创业是职业规划的一种。”对于广编本15.3班的王业程来说,选择创业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以后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这条路不是别人规划的,而是自己可以去书写的一条路。

王业程对就业一直有明确的规划,根据所学的传媒专业,他选择了互联网广告传播,和朋友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团队。王业程说:“我热爱我的专业,况且目前创业政府扶持力度较大,机会较好,契合时代的发展。另外随着科学管理和人工智能的完善,这也将是个新兴的行业。”

初来乍到的王业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缺少经验是主要的。“我大三时就跟着深度传播集团做项目,当时不是抱着赚钱的目的去,是以学习经验和了解公司的一些模式为重点,大四期间也在此实习了半年。”王业程说。经过了大概一年的实习,学习了一些管理和行业知识后,王业程依然觉得自己学习的不够深入,后又到杭州再次深入学习互联网企业管理,平时也兼职为一些公司做新媒体策划。

工作室创立初期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面临的就是团队建设的问题。王业程回忆道:“缺人就是厚着脸皮到处谈,通过朋友或者家里的人脉,去尽可能的认识人,然后从这些人里去选择高水平的合伙人。”正所谓是跑烂了鞋底,磨厚了脸皮。历经几个月的辛苦,团队终于在青岛成立。王业程说:“互联网公司现阶段仍在开发阶段,技术人员在编程。这种公司不同于传统公司,它需要开发出产品来,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复制,才能实现盈利。”

在王业程眼里,成功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想法坚定统一,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他说:“哪怕未来创业成功了,也不能停止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有创新,才能够去探索规律并用创新的手段去创造价值。”

筑梦边疆 青春远航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每个人对于青春的意义都有着不同的了解,对于经管系财管14班的司燕明来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司燕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实习工作或者考研,而是选择了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

司燕明是一名退伍军人,2014年在学院的支持下,参军入伍,2015年加入党组织。退伍返校后,任2018届院学生会副主席,曾获得多个省级荣誉。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大男孩,背负着梦想,选择支教我国西部边陲美丽的一个小县。2019年初,司燕明无意间看见校友邦发布的支教信息,在了解到新疆喀什地区中学支教招募活动后,他果断报名。司燕明坚定地说:“当代青年既要有远大抱负,又要有理想信念,更要有使命担当。当我看到西部计划的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更加坚定了我去支教的心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司燕明的心里,教书育人,通过支教能够最直接地帮助到英语教师缺乏的喀什学生们,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提交申请,审核,体检,审核通过,赴疆。一系列流程后,司燕明如愿来到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担任英语教师,开启支教新生活。与此同时,司燕明也在负责教务处的部分工作,高考考务、中考考务等考务工作,并任支教团队的负责人。司燕明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一直思索,支教大学生来支教的目的,他说:“上课传授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他们树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

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退伍不褪色,勇于担当奉献,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支教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奋斗在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就是司燕明的青春意义。

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海院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与执着。四年的求学生涯,如今都历历在目。愿2019届毕业生们可以满载一船余辉,在黑夜交汇时绽放出璀璨的光亮,来日可期。(《海院报》2019年第9期(总第137期)03版 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