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21:27:34 浏览数:0
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我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同时为做好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推荐工作,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关于开展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育人关键环节与专业育人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示范引领、资源共享,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储备优质资源。
二、评选目标
1.遴选一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校级示范课程,树立课程思政建设标杆,带动全校各专业、各类型课程提升思政育人质量。
2.从校级示范课程中择优推荐,参与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三、申报条件
申报课程需严格符合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要求,具体如下:
(一)基本要求
1.课程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且在本次申报截止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跨学期课程需至少开设两个学年或两个年度,其他课程需至少开设两个学期)的建设与完善。
2.课程坚持守正创新,课程建设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知识体系,传授具备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有效服务“四新”专业建设。
3.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能结合所在学科专业、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与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科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系,体现思想性、时代性与专业特色,达成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4.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科学设计课程目标与教案课件,教学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符合先进教学理念,具备先进性、针对性与创新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与模式。
5.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拥有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备较强辐射推广价值。
6.积极推进数字思政建设,依托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或数字化资源库等强化数字化应用,推动思政教育与数字化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思政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辐射,提升课程育人实效与传播力。
7.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或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授课教师须为学校专任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二)其他要求
已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课程(以下简称“已获批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得再以课程负责人身份申报同一门课程(含同名称课程或名称高度相似课程)。
四、申报材料及提交要求
(一)申报材料清单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附件材料》(附件1)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2)
(二)提交时间及方式
所有材料均提交电子版,由各单位教学秘书统一发送至邮箱:305515092@qq.com。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0日17:00。
五、评选与推荐流程
1.材料初审:各教学单位对课程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确保材料完整、符合申报要求;
2.专家评审:教务处组建校级课程思政专家评审组进行综合评审,确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单;
3.公示与推荐:校级示范课程名单在学校官网公示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从中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课程参与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
六、工作要求
1.各教学单位需高度重视本次校级评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本单位教师参与,严格按照申报条件筛选优质课程,确保申报质量;
2.申报教师需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对材料真实性负责,严禁弄虚作假。若发现材料不实,将取消申报资格,并视情况追究相关责任;
3.各教学单位需安排专人负责本次申报工作,做好材料收集、审核与汇总,确保按时完成申报任务。如有疑问,及时与教务处沟通。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532-87832001。
教务处
2025年10月24日